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有月令也 童氏承叙
曰或曰高堂生所傅特士礼耳馀多散佚又
曰古礼于今无所用之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也
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 (第 14a 页)
 人各上议诸臣议上谓当祀者二十三人谓姑缓者
 二人谓不必祀者郭希贤一人礼部覆议薛瑄从祀
 始见请于台章继详延于廷议集众之词无或疵议
 而 庶子童承叙
谓程朱高弟如罗从彦李侗尹焞黄
 干尚未得祀近时儒者如吴与弼胡居仁陈献章亦
 应从祀舍彼取此似为未遍赞 (第 53a 页)
 后仅有黄庆李孟悊二家疏义公彦等定为五十卷

吴氏澄曰礼经残阙之馀独此十七篇为全书自王安
 石行新法经义废黜此经学者罕传习矣 童氏承叙
曰仪礼有诸儒传记郑康成注贾公彦疏朱
 文公又合经传为通解皆彰彰较著矣公门人杨复
 又各为之图俱可蹈迪 …… (第 26b 页)
 不斋饬一言一动安得不循分秉礼而上临下奉何
 一人不贤良君子乎此古昔敦让教化成就人材之
 轨物所以臻太平盛治者孰谓不由此道也 童氏承叙
曰或曰高堂生所传特士礼耳馀多散佚又
 曰古礼于今无所用之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
 也先王以承天之道以 (第 44b 页)
(又不讲于节宣之宜疏瀹之理岁月之间苟幸无事大水时至则委之洪涛中耳 童承叙
曰汉水至)


(浊与江湖水合其流必澄故常填淤而沮泽之区因成沃壤民渐芟剔垦为阡陌又因其地之高下) (第 36a 页)
 故道不溢为灾故大堤渐毁民多侵为已业嘉靖末
 洪水四溢漂溃以数万计承天则以支河尽塞而下
 流竹筒湖复淤下滞上汜固水患之原也 (童承叙
曰/汉水最浊)
 (与河水相似每多填淤而沮泽/之区因成沃壤故堤防为急)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 (第 40a 页)